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唐代·孟浩然) 拼音版、注音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唐代 孟浩然) 拼音版、注音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唐代 孟浩然) 拼音版、注音
qín
zhōng
gǎn
qiū
yuǎn
shàng
rén
/
/
qín
zhōng
yuǎn
shàng
rén
作者:孟浩然(唐代)
qiū
cháng
sān
jìng
běi
fēi
yuàn
dōng
lín
huái
怀
shī
huáng
jīn
rán
guì
jìn
zhuàng
zhì
zhú
nián
shuāi
liáng
fēng
zhì
wén
chán
dàn
bēi
原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翻译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
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