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代·刘长卿) 拼音版、注音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代 刘长卿) 拼音版、注音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代 刘长卿) 拼音版、注音
qiū
dēng
gōng
tái
shàng
yuǎn
tiào
作者:刘长卿(唐代)
tái
yáo
luò
hòu
qiū
wàng
xiāng
xīn
lái
rén
shǎo
yún
fēng
shuǐ
shēn
yáng
jiù
lěi
hán
qìng
mǎn
kōng
lín
chóu
chàng
nán
cháo
shì
cháng
jiāng
jīn
原文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翻译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注释
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
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
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背景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